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胜利的消息来得很快,  原本以为是一场遭遇战,最后却打成了闪电战,一直到突厥王庭被攻破,  颉利都没反应过来。

颉利真的很茫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突厥哪怕在长孙晟等人的手段下分裂成了东西两部,  但是大多数时候,对中原都是占据了上风的,  像是隋末那会儿,北方义军多半跟突厥都有所勾结,突厥扶持他们让中原内乱不休,好能一直从中原吸血。因此,他们很多时候甚至亲自下场,  帮着一方打另一方。大唐也就是那个时候跟突利达成了协议,毕竟他们也不想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被突厥在后面捣乱。所以,那会儿李家付出的东西其实还是不少的。这也是为什么渭水之盟的时候李世民指责突利颉利背约的缘故。

即便这几年,大唐安定下来之后开始了快速发展,  但是民生可以快速发展,  可是军队怎么可能快速发展呢?突厥这边,  或者说草原上的民族,  一直就是引弓之民,  他们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骑羊,  再大一点就开始骑马,所以,  那是真的长在马背上的民族,一直以来,骑兵就是他们的优势项目。原本对于突厥来说,  就算是一时打不过,跑都是跑得过的,偏偏这次,大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战败了,王庭被一把火烧毁,他们这些原本的王族死的死,被俘虏的俘虏。义成公主倒是很硬气,作为老杨家的公主,她当年和亲为的就是大隋,虽说她和亲之后,也没耽误大隋和突厥之间各种明争暗斗,但是,她作为和亲公主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她是真的掌握了一部分王庭的权利。所以,当年李家跟突厥结盟,义成公主其实就在暗中破坏,但是,李家给得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最终突厥这边靠着李家送来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好日子,却给李家腾出了发育的时间,等到了后来,突厥就算是想要再插手,都得担心李家会不会直接挥兵北上了。

后来突厥南下,这里头也有义成公主的缘故,总之,义成公主干得最多的事情一直就是给大唐添堵,这次王庭被破,义成公主很是干脆利索地吞金自尽了。

但是除了义成公主之外,突厥这边还有几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杨广的萧皇后,还有杨广的孙子杨政道,杨政道之前还被处罗可汗拥立为皇帝,虽说手底下连同百官和治下的百姓只有一万多人,但也搞得很像是一回事。不过,杨政道这个皇帝,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说起来是处罗可汗感念大隋册封他为可汗,所以投桃报李,实际上无非就是奇货可居,想要借助于大隋残留的影响力,回头有机会就给中原添乱。

不过,杨政道自个是很有数的,他是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杨广和杨暕被宇文化及杀死的时候他还没出生,因此才算是活了下来,他出生之后就一直在颠沛流离,先是跟着李元吉,又是跟着窦建德,后来又来了突厥,总之,年纪不大,经历是真的不少。萧皇后自个是个识时务的,真要是不识时务,当初杨广死了,她也就跟着死了,但是为了保全一众儿孙辈,萧皇后一直以来都在委屈求全。如今大唐军队来袭,萧皇后甚至有了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萧皇后这辈子真的是经历极多,她原本也是一国公主,但是年幼的时候梁国就亡了,作为亡国公主,自然不可能有多少好日子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成了晋王妃,后来就是皇后。杨广对萧皇后其实还算不错,但是到了后来,杨广破罐子破摔,沉迷酒色,萧皇后劝谏未果,最后也只能作罢。后来她又忍辱负重,侍奉过宇文化及和窦建德,不过这两位都没活多久,到了突厥之后,萧皇后一度觉得,虽说这里是化外之地,但是终归远离中土,可算是安顿下来了,但是中原跟草原之间从来就没存在过真正的和平,所以,萧皇后其实一直在等待回归中原的那一日。

李世民对前隋宗室还算宽容,毕竟,大隋当年丧尽人心,如今朝堂上这些官员,即便是一帮在前隋做过官的,也是给大隋的倒塌出了不少力气的,所以,他们其实更害怕前隋复辟,因此,厚待前隋宗室并不是什么让历史吗觉得难以下定的决心。

比起已经满头银丝的萧皇后还有明明做了好几年傀儡皇帝,但是却还是一副胆怯模样的杨政道,李世民对颉利更感兴趣。毕竟,颉利带给了他此生最大的耻辱,如今他就可以将这个耻辱还回去了。

不仅是李世民,便是李渊,也是心怀大畅。李渊对突厥自然也是不爽的,玄武门之变的一个导火索就是突厥入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趁机夺了李世民的兵权,想要让李元吉挂帅出征。结果李世民不是什么任人欺负的性子,他三下五除二,将气氛烘托到位之后,就直接先下手为强了。

当年突厥兵临城下的时候,李渊虽说那会儿有种看笑话的意思,但是自己也是有点恐惧的,生怕李世民带着人跑了,留下他一个太上皇顶缸,好在这事没有发生。另外就是,从汉朝的时候开始,草原民族就算是中原的心腹大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那就不提了,你以为老祖宗是怎么从黄河流域那一点地方变成现在这么大的。别的不说,秦始皇的祖先当年是给周天子驾车的,封爵之后就带着家臣到了那时候还是胡人地盘的关中,筚路蓝缕,创下了后来的基业。起码春秋的时候,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北方的什么白胡、犬戎之类的,对于各国来说就是猎场,直接将他们欺负得越来越往北,一直到北方没法种地了,他们才算是暂时消停了。像是战国那会儿,别看燕赵两国在面对秦国的时候都跟弱鸡一样,但是打起东胡和匈奴来,从来半点都不含糊。

也就是后来趁着中原大乱,冒顿趁机带着一帮被东胡欺压的部族将东胡给灭了,算是统一了草原,让匈奴真正成长了起来,而中原却因为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当年镇守北方的长城军团也在战乱中丧失殆尽,最后,老刘家接连几个皇帝都被匈奴欺负得不轻,冒顿都敢直接递国书让吕后来伺候自己了。但是,等到汉武帝这个软饭王娶了个卫子夫,附带卫青和霍去病两个bug级别的人物之后,匈奴又开始了持续多年被中原吊打的过程。

结果司马家一帮内战都不够内行的弱鸡最后让中原百姓重新升起了对胡人的恐惧,李家当年在北方虽说也是关陇军事贵族的一员,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被胡人折腾得不轻,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老老实实娶鲜卑贵族之女,然后还给自家娶了个鲜卑的姓氏,一直到杨坚篡位,一帮曾经改了鲜卑姓氏的汉人贵族才算是将姓氏改了过来,这也是那些世家嘲笑他们的把柄。

总之,大隋在的时候没有灭亡得了突厥,如今自家儿子虽说灭掉的是东突厥,但是那也是灭亡了一个胡人政权啊,因此,李渊那叫一个开怀,还特意将李世民叫过来夸了一番,这让好几年都没得到李渊一个好脸的李世民简直是受宠若惊,恨不得立刻再去将西突厥也给灭了。

对于这场灭国之功,一帮皇子公主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最大的李承乾也不过就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最多就是在宴席上写点颂圣诗,但是朝堂上如今却热闹得很,大家都想要瓜分东突厥灭亡之后留下的利益。毕竟,羊毛生意越做越好,现在大家朝服里面都穿着羊毛线织的毛衣呢,如今女子除了用各种皮子之外,也开始用毛线做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尤其是中下层的女性,买不起什么鲜亮的首饰,但是用毛线钩几个饰品还是很便宜的,将这种毛线饰品系在钗簪之类的首饰上,戴在头上天然就能增加几分娇俏。这样的风潮也传到了上层,如今谁家的丫头能织出更鲜亮的花样,那是足以在小姐妹圈子里面显摆很长一段时间的。便是宫里,许多宫女闲着没事也会钩几针。这年头的宫女除非是遇上什么特殊的情况,否则进了宫几乎就没有出去的希望了,她们想要更进一步,要么就是做女官,要么就是成为嫔妃中的一员,哪怕只是低级嫔妃呢,说不定运气好,能生个一儿半女的,后半辈子也就有指望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傻子都能看出来,羊毛的市场,而且不光是中原,这些还能卖到别处去,别的不说,在高句丽,羊毛做成的毛呢和毛毡比开元通宝都更有购买力,那边是真的冷,偏偏除了兽皮之外,也没什么能御寒的东西,这年头也没有棉花,所以,他们想要不挨冻,天一冷,几乎就不怎么出门了。但是底层可以不出门,可是中上层不行,他们有着各种社交活动,虽说能靠着炭盆火炉御寒,但是终归没那么方便,加上草原上那些贵族,其实也不喜欢穿着都是羊膻味的衣服,他们其实也有钱,无非就是正常情况下,这些钱换不到相应的东西而已,任何必需品从中原运到草原,没有个十倍的利润,那个商人就不合格!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一个个恨不得立刻就带着人将草场瓜分了,赶紧将羊养起来,所以,竟是没一个说什么怀柔,再在草原上册封一个可汗的,甚至,还有的觉得颉利都已经被抓了,突利这个小可汗也该拿下跟颉利作伴,总之,草原上那些贵族,战死的也就算了,活下来的有一个算一个,将他们放在中原享享清福就行,至于草原嘛,还是他们这些人代为教化好了。


页面连接:http://www.scguoshumiao.com/news_0_sjsrs/s81218os.html

新笔趣阁 无限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万书网正经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